走进物联网时代 | 科技兴农,深度融合职教改革
作者: 文章来源:bizideal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2-07-13 浏览次数:196

                                                                                      前言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用仅占世界7%的可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即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仍然获得“十七连丰”,连续六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产量,水稻和小麦自给率达到100%。“大国小农”国情的背后,离不开对18亿亩农田的精细化管理。

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强调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这无疑释放重要信号:抓住农业产业问题就抓住了拥有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牛鼻子”。

一、丰富“菜篮子”,新式农业蓬勃发展

秦岭淮河一线将地域划分为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桑基鱼塘、稻鱼鸭共作的古老体系,在长期的实践中,先辈们将获取食物的智慧体现的淋漓尽致。

现如今,新式农业产业依托科技也正焕发生机,蓄势待发。5G大棚种植,赋能农业领域,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智慧种植让热带水果走进北方,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作物生长规律,对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演进提供新动力。

农业1.png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板块,农业正在被重塑,迎来新一轮革命。聚焦于数字经济中技术和农业场景的结合,以绿色生态为主线,逐步形成了应用数字技术智慧农业。

二、协同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

根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开展“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战略部署工作。

近年来我国的智慧农业已逐步运用于产业运作中。累计建设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100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认定210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支持近12万套农机信息化改造,征集推介426项农业物联网应用成果和模式。

农业2.jpg


京津冀智慧农业基地便是数字化扎根乡野的缩影。整合资源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盐碱地生态植被修复4个联合实验室,协同搭建创新平台,取长补短。

农业3.jpg


水稻无人作业机的运用、物联网作物精准种植系统的建设、智慧农场数字化综合管理云平台的构建、建设智慧农场综合运营指挥中心,以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方式赋能粮食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科技赋能,开启职教新篇章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基建”发展带来的利好政策,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劳作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各职业院校应抢抓智慧农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农业4.jpg


“实用”、“贴近生产”乃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首要原则,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10余所农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本科专业,推动高校在信息、计算机、现代加工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向农业生产领域转化。

企想团队研发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可真实模拟智慧农业生产环境中各区域的真实行业设备。采用桌面式设计,囊括传感环境采集安装实训区、识别技术实训区、养殖栽种控制实训区。通过云计算技术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平台的优势,为院校师生提供一个包含环境无线传感、图像识别、作物养殖控制等相关技术的应用。

农业5.jpg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

可以说,物联网农业应用技术的创新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得粗放式生产模式开始迈向集约化、智能化。“土”与“苦”的悲怆印记不复存在,带动了新兴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

四、职教工作步履不停,智慧农业大有可为

“现代农业已不是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希望广大的知识青年能够投入到农业研究与生产。”袁隆平院士如是说。


农业6.jpg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安。农业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人民未来。尤其在后疫情时期,如何让农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产业化之梦变得尤为重要。

秉持“传承文明、创新科技、智慧生活”的愿景使命,作为职教企业,企想也应为现代农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秉持推动短线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理念,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

会员登录

咨询

免费热线:400-1618-000